这个要从上世纪30年代
咱威海最大的煤炭供应商和最大的旅馆业主说起
康来饭店
刘公岛康来饭店全景(2012年)
烟台开埠后,粤商梁浩池、黄华英到烟台开办顺泰号,后来又在威海设立分支财泰号。1898年英租威海卫后,在烟台海关供职的邓肯·克拉克辞职来威,购下财泰号,更名康来洋行,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。
改扩建前的康来饭店客房(1931年)
康来洋行早期主要为驻威英军和殖民当局进行官方采购,后来经营领域不断扩大。在商贸方面,主营煤炭进口业务,是威海当时最大的煤炭供应商。在商政方面,它是香港邮政总局在威海卫的独家代理,包揽了全区的邮政业务。在交通方面,成立了供水船公司和驳船公司,为来威的各类船只提供淡水,并向游客和商船出租游艇和驳船。在旅游方面,分别在陆上和刘公岛开办了国王饭店和康来饭店,是威海最大的旅馆业主。
康来洋行与改扩建后的康来饭店(1933年)
岛上的康来饭店原址为北洋水师的军官宿舍,邓肯·克拉克租用后开设饭店,接待暑期来威的英国海军军官家属和外籍人士。1920年在原址建新饭店,并于1933年改建为楼房。整个建筑拥有大小客房40多间,另设多处餐厅和娱乐设施。
1920年后,康来饭店由邓肯·克拉克的长子约翰·克拉克经营。约翰因中风留下瘸腿的后遗症,人称“张瘸子”,1940年离开威海卫。
康来饭店是威海现存老洋房建筑面积最大的一组建筑群,达3287平方米。分东西两院。东院主楼两栋,附属房3栋。西院主楼一栋,附属房2栋。三座主楼坐北朝南“一”字排开,东、西侧均为两层客服。中间为西餐厅,可供上百人同时就餐,当年大型宴会和富家子女婚礼多在此举行。
新中国成立后,该建筑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。
康来饭店西门(1938年)
康来饭店主体建筑背面(1970年代)
地址:刘公岛丁公路
原用途:饭店
现用途:驻军某部营房
建造年代:始建1900年,1920年、1933年两次改扩建。
保护等级:省级文物保护单位
基督教联合礼拜堂
刘公岛基督教联合礼拜堂(2011年)
刘公岛原有三座教堂,一座是罗马天主教詹姆斯教堂,一座是英国圣公会教堂,还有一座是普茨茅斯兄弟会的基督教联合礼拜堂。罗马天主教堂只在英国海军舰队夏季来威时使用,届时舰队会带来自己的神父。圣公会教堂则全年使用,每个星期天,由圣公会派一位牧师来到岛上主持礼拜等宗教活动。基督教联合礼拜堂则有牧师常年住在岛上,可随时为驻岛英军和外侨提供宗教服务。三座教堂现只剩下基督教联合礼拜堂,该建筑建于1902年。
到教堂礼拜的英国妇女
1894年,英国传教士本杰明、艾达·穆迪特夫妇前往石岛传教,1898年受普茨茅斯兄弟会指派离开石岛前往刘公岛定居,为英国海军人员进行宗教服务。他们先是开办了一处供水兵和士兵休息、娱乐的机构,其中一个房间做祈祷、阅读圣经之用。1902年建起这座能容纳400人的联合礼拜堂。
一度改为海军幼儿园的基督教联合礼拜堂(2005年)
新中国成立后,礼拜堂被驻岛人民海军改成幼儿园。2010年后闲置。
教堂东端,右边附属建筑为后期增加的(2010年)
该建筑木石机构,有教堂及附属建筑8间,占地227平米。教堂坐北朝南,建筑平面为长方形,东侧、南侧各建有一处门厅,东侧另有一附属建筑与主建筑相接。
教堂门前的路
联合礼拜堂(1900年代)
地址:刘公岛邓公路
原用途:教堂
现用途:驻军幼儿园
建造年代:1902年
保护等级:省级文物保护单位
刘公岛警官官邸与警察居所
刘公岛警官官邸(2010年)
威海卫现代意义上的警察,是英殖民当局实施殖民统治的基本骨干力量,最早出现在刘公岛上。1900年,英国人在岛上组建了14人的警队。1902年4月华勇营几名负责治安的官兵调入殖民政府,正式组建威海卫租借地的警察队伍。华勇营解散后,殖民政府选调遣散官兵扩充警察队伍。此时,刘公岛成为威海卫三大警区之一。刘公岛警局主要负责管理岛上的监狱、治安、消防、卫生和税收等。
1902年,来自中国军团的威德凯(Whittaker)警官接手主管刘公岛上的警务工作。威德凯当地人称其小魏、小文,是在威海卫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官员,长达31年。
刘公岛警官官邸始建于1902年,为布局单调的两层小楼。现建筑为1913年重建,也是两层小楼,坐北面南,砖石结构。官邸马路西侧一平房原为岛上警察居所,后来改为花房,警察宿舍移至提督署西侧的民房。新中国建立后该建筑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 。
刘公岛警官官邸与警察居所(1920年代)
地址:刘公岛康来饭店北
原用途:警官官邸、警察宿舍
现用途:驻军营房
建造年代:1902年始建,1913年重建
保护等级:市级文物保护单位
刘公岛监狱
刘公岛监狱监房(2010年)
出于统治租借地的需要,殖民当局1900年设立刘公岛监狱。初设之监狱条件简陋,不敷使用。1911年在原有基础上,改造扩建了监狱。改造后监狱内通上了自来水,配备了洗澡间,设立了教诲所、医院,监管条件有很大改善。英国人自诩,刘公岛监狱是除上海监狱之外远东最现代化的监狱。
为加强狱政管理,殖民当局先后制定颁布了《监狱法令》和《监狱管理规定》。根据其规定,监狱中男女犯人、违警犯与刑事犯、成年犯与未成年犯、初犯与累犯都要分别隔离关押。 监狱由派驻刘公岛的英国巡査兼任典狱官,总管狱中一切事务。罪犯在服刑期间,男囚除体弱有病的外,都要进行重体力劳动,主要是修路、筑墙、栽树、砸石子等,女囚则浆洗缝补监狱制服,制作冬夏衣物。
监狱设立教诲所,由专职教诲师对在监囚犯施以内容主要为儒家经典、社会常识及伦理道德等的所谓“教诲”,传授简单的英文、数学、习字、作文等文化知识。
国民政府收回威海卫时,管理公署接管了英租当局设立在岛上和陆地上的监狱,接收刘公岛监狱男囚69名,女囚3 名,码头监狱囚犯2名。1933年刘公岛监狱被评为中国北部最好的监狱。1938年3月7日日军登陆威海卫,3月9日狱警自行释放了全部25名服刑囚犯,并用舢舨运回陆地。刘公岛监狱自此关闭 。
俯瞰刘公岛监狱,康来饭店后高墙围起的部分(1927年)
新中国成立后,刘公岛监狱的狱舍由驻岛人民海军管理使用,现仍为军营的一部分。
地址:刘公岛驻军某部营区内,康来饭店旧址北
原用途:监狱
现用途:驻军营房
建造年代:1900年始建,1911年改扩建
保护等级:省级文物保护单位
大英施医局
大英施医局西侧重点建筑(2014年)
1903年6月,威海近代第一家民用医院——大英施医局在刘公岛开业。该院主要为岛上华民提供医疗服务,由一名英国医生管理。
改为刘公岛医院后的周边环境(1930年代)
中英交收威海卫之时,该院同大英民医院、 温泉汤医院一起移交威海卫管理公署。中方接手后对医院做了整合改造,大英民医院更名为威海卫公立医院,刘公岛、温泉汤两处医院改为公立医院的分院。刘公岛分院环境优美、空气清新,附有苹果园50多亩,养鸡场一处及商办牛奶场一处,因之被改为疗养院。
1933年于刘公岛分院内成立戒烟(鸦片、俗称大烟)所,设有戒烟病室12间,可收治烟民20人。戒烟所主任医师由公立医院院长兼任,另有医师兼司药1名,长期驻所。当年6月至8月,累计收容烟民30名。后因海军司令部借住该处为养病所,戒烟所遂移至岛外公立医院总院内。
解放后,这处建筑由驻岛海军某部使用。上世纪末由于年久失修,该建筑处于废弃状态。2013年,刘公岛管委会对其进行了翻建修缮
地址:刘公岛东村东
原用途:医院
现用途:接待公寓
建造年代:1903年始建,1915年重建
--- END ---
△
整理 ▏小威
来源:爱来刘公岛
转载请注明“威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”(wh12301)
欢迎关注:新浪微博@威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
旅游咨询:0631-5312301
欢迎投稿,邮箱:whtour@163.com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